最強經濟模式『訂閱經濟』 決定未來五年輸贏
- wang ehs
- 2020年12月28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採取這種制度的企業,營收成長是標準普爾500企業的八倍,是美國零售業營業額成長的五倍。到底什麼模式那麼強?時代已經變了,如果你還在賣東西給「陌生人」,未來五到十年間,恐怕注定失敗。

即使不關心影劇,一定也知道娛樂巨擘迪士尼最近超熱門,旗下的「復仇者聯盟4」再創票房新高,還宣布進軍串流服務推出Disney+,不論是迪士尼還是皮克斯的電影,透過訂閱就可以盡情欣賞,而且月費比網飛(Netflix)還低。這是迪士尼二十年來最大的策略轉型,不再看著網飛坐大。
一舉一動都引人討論的優步(Uber),最近不僅IPO受矚目,還把它的訂閱服務Ride Pass擴大到美國十幾個城市,更多的優步用戶可以變成訂戶,支付月費後,每次叫優步就有折扣。
蘋果iPhone銷售疲軟,但是服務獲利成長亮眼。最近的一次蘋果發表會甚至沒有硬體,而是公布訂閱制的Apple News+與Apple Arcade,強推訂閱服務。
不論是老牌的娛樂集團、新創獨角獸、還是科技龍頭,最新的動作裡面都有個同樣的關鍵詞—「訂閱」。
最強商業模式
訂閱經濟(subscription economy),是最熱門的商業模式。不論是網紅個體直播主、銷售業務,還是B2B的產品經理,都必須要改變思維了。
根據全球最大訂閱管理平台祖睿(Zuora)的研究統計,訂閱制企業的營收成長是標準普爾500企業的八倍,是美國零售業營業額成長的五倍。
「這個世界從過去的產品導向,轉為服務導向,」祖睿共同創辦人、執行長左軒霆(Tien Tzuo)觀察,是工業革命以來的全新轉變。他在新書《訂閱經濟》(Subscribed)中指出訂閱經濟興起的驅動力是「數十億的數位消費者愈來愈傾向取得服務,而非擁有產品。」國際數據公司(IDC)更預估,到了2020年,全球有50%的大型企業的業務重心將會是創造數位加值產品、服務與體驗。
了解訂閱經濟,不但能看清楚消費者的改變,更能轉換角度、挖掘出潛藏在企業中的新成長動能。
所有權Out,使用權是新王道
訂閱並不是新發明,但是,隨著共享經濟、平台經濟的發展,今天的消費者已經改變,訂閱這個聽來熟悉的老模式,在今天這個世代也就有了不同的意義與新的價值。
「所有權已死,使用權才是新王道,」左軒霆指出,愈來愈多消費者想要的是服務,而不是產品,喜歡享受成果、勝過擁有。Uber浪潮就是最明顯的例子,愈來愈多人理解自己想要的是從A點移動到B點,不是真的想要一部車,還要背負車貸、維修保養的麻煩。
而且,今天的消費者愈來愈習慣持續改進,而不是不斷淘汰。企業用研發新功能、推出新產品來刺激消費的方法,愈來愈不靈,因為現在的消費者期待產品像軟體一鍵更新升級,不必汰舊就有最新的可用。連傢俱大廠宜家(IKEA)都開始推出訂閱服務,讓消費者回收、更新傢俱。
產品思維已過時
消費者的需求改變,訂閱經濟模式順勢而起。但是,訂閱就是定期扣款收費、每個月收幾百塊、幾千塊,讓企業有穩定的金流這麼簡單嗎?今天的訂閱經濟與過去有什麼不同?
訂閱經濟最重要的特質,是以顧客為核心,帶動商業循環。左軒霆在《訂閱經濟》中強調,成功的訂閱制企業重視的是直接持續的關係,而不是一次性交易,「從顧客出發,掌握特定顧客群的渴望和需求,不斷創新服務,提供長期價值給顧客,創造經常性收入。」
今天是供過於求的世界,不缺創意、商品,難的是抓住對的消費族群,開發顧客的成本高。許多企業雖然都強調以顧客為核心,但是實際的思維與運作模式,還是停留在過去工業製造的產品時代、還是以商品為優先。
回想一下,每次討論年度計畫、討論創造成長時,主管、團隊是不是立刻想要發展什麼新產品、要開發哪些新通路,也就是想的還是從製造產品、到通路鋪貨,單向的往下推,不管口號是什麼,顧客都被排在最末端,是企業消化庫存的工具,很多時候甚至不是那麼清楚自己推出一代代的新產品,到底都是賣給了哪些人,更沒花力氣去了解忠實顧客的反應到底如何。

直接接觸客戶才是偷不走的競爭優勢
訂閱經濟以顧客為核心,最有價值的是與顧客的直接關係與數據資料。現在一切交易、互動都可以數位化,與顧客直接建立關係就可以累積大量的數據,進而形成對顧客對洞見,作為改進服務、產品迭代更新的基礎。這個直接關係就像企業與顧客間形成一個循環,提供服務、搜集數據、獲得回饋、改進服務,不斷循環,顧客不用開口、企業也不用調查就可以愈來愈了解顧客、提供的服務緊貼著顧客的需求。這才是未來的競爭優勢。
競爭者可以模仿你的設計、抄襲你產品特色,但是,競爭者偷不走你從活躍訂戶身上所獲得的消費者洞見。這才是領先企業渴望的優勢、紛紛加入訂閱經濟的原因。
迪士尼雖然有無人可敵的經典片庫,但是執行長伊格爾(Bob Iger)還是說,「我們很幸運擁有迪士尼、美國廣播公司、ESPN、皮克斯、漫威以及盧卡斯影業,但在現今環境,擁有這些還不夠,除非你能接觸到顧客。」
除了走進迪士尼主題公園的遊客,迪士尼對於顧客幾乎是一無所知。到百貨幫女兒買了《冰雪奇緣》公主娃娃的媽媽,是百貨公司的顧客;到威秀影城看《復仇者聯盟》、看《星際大戰》的男女老少,不管是創了什麼樣的新紀錄,他們都是威秀的顧客,迪士尼接觸不到、更無從了解。這也就難怪迪士尼要推出Disney+,開始直接連線消費者。
不了解顧客,註定失敗
訂閱經濟模式,是不是只適用於零售行業、數位商品呢?其實汽車、航空業都已經有企業推出訂閱制,連屬於重工業的建築、工業設備加入IOT聯網,也加入訂閱經濟。日本小松是歷史悠久的營造與採礦設備製造大廠也推出訂閱服務,幫建築工地清運土石。
產業不是限制,思維改變,就能開啟訂閱新商機。訂閱經濟的思維核心改變,關注的根本問題跟著改變,從「有沒有爆款產品?銷售量可以衝多高?」,改變為「顧客需要什麼?我們需要做什麼,才能與顧客建立長期關係?」
訂閱的銷售策略也不同。不同於產品時代灑大網、建立銷售部隊的方式,左軒霆觀察發展訂閱成功的企業很重要的第一步,是找到對的顧客,即使初期客群小也沒關係。潛在顧客會搜尋誰是你的第一批客戶,決定是否要跟你建立關係。
業務團隊初期也要小。如果求快擴大銷售團隊,大家可能都還沒搞清楚到底在賣什麼,而且訂閱強調關係、從顧客學習、取得資訊,需要業務與顧客建立緊密關係,而不是領了獎金轉身去找新客戶。
時代已經變了,「如果你在未來五到十年,無法了解你的顧客,恐怕注定失敗,」左軒霆在《訂閱經濟》指出訂閱新時代的挑戰。這對於擅長生產製造、習慣不用認識終端客戶的台灣企業來說,要跨越的門檻可能更高。
了解顧客需要什麼,了解如何滿足需要的企業,終將會擊敗那些耗費大量精力去創造自認是好創意的產品,然後再花費同樣大量時間去說服人們購買產品的企業。從現在開始認識訂閱經濟的趨勢與發展脈絡,就能在對的方向上努力前進。








留言